<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最暖心的“新年礼物”

        发布时间:2023年01月31日 信息来源:第七师胡杨河市司法局 编辑:陈涛
        【字体: 打印本页
        作者:郭红霞、赵军

        2023年除夕,第七师胡杨河市天北新区公共法律服务站专职人民调解员赵军收到一条来自甘肃群众马某的微信短信:“赵哥!过年好!给你拜个年,给我帮了这么多的忙,我实在是不好意思啊,这是我的一点心意”,紧接着发来一个微信红包,赵军拒收了……                       

        远隔千里,电话申请调解欠薪纠纷

        故事要从2023年1月5日说起,当天赵军通过天北新区公共法律服务热线接到甘肃马某来电,称2022年马某在天北工业园区某公司给张某开车,当时双方口头协议约定:工资标准每天300元,活干完就结帐。工作完成后,张某支付马某部分劳务费5300元整,剩余6400元张某打欠条,约定2022年5月15日前付清。到期后马某多次催要,张某以各种理由拖欠工资,后马某有事回到甘肃,便拨打天北新区司法所电话,电话申请处理纠纷。  

        电话采访,当事人两个“想不到”

        “我回家后,想着远隔千里之外没有要回的血汗钱,整夜睡不着觉,吃不下饭,后来有个老乡告诉我他表哥在新疆打工遇到和我类似情况,是在当地通过司法所调解的,但我人在甘肃远在千里之外,能调解吗,我报着试试的想法打通了天北新区司法所的电话,没想到接电话的赵哥非常认真负责,接了我的电话后,立马加我微信,数十次在微信中通过语音、视频、文字聊天等方式向我了解事情经过,核实对方的情况,是赵哥让我看到了要回工钱的希望.......”,接受电话采访的马某说。

        “第二个没想到的是这么快捷便利地解决了问题,1月20日,张某就通过微信把6400元工钱转给了我,赵哥在短短半个月时间就把欠了我半年之久的工钱要回来了,我知道赵哥一定付出了很多精力.......”,电话中的马某沉默下说道。

        “过年了,想着赵哥为我帮了这么大的忙,我就想发个微信红包向赵哥表示感谢,赵哥却不接收,我.......我......”,电话中的马某有些结巴,“赵哥对我像亲哥一样好呀......”,马某在电话中有些哽咽地说。

        履职尽责,收到最暖心的“新年礼物”

        “帮助当事人维护合法权益是我们调解员的职责所在,不能接受当事人的任何财物,这是我们的职业纪律”,这是赵军常说的一句话。

        在马某劳务欠薪纠纷中,赵军就是本着尽职尽责的想法,接完马某电话后,第一时间和张某取得联系,多次与其沟通,先是动之以情,引导他换位思考,“农民工打工挣钱不容易,快过年了,一家人可能就盼着这6400元工钱好好过年,这心情很急切......”,接着晓之以理,告知张某如果对方诉讼,不仅会增加诉讼费等额外费用,还可能会给公司造成不良影响,在赵军入情入理的劝解下,张某同意支付劳务欠款,线上成功调解了这起劳务纠纷。   

        这个调解故事的背后诠释着调解员看似平常却带有温度的工作,记录着调解员解难题、办实事的感人瞬间,“红包背后的‘兄弟’情是2023年春节我收到的最暖心‘新年礼物’!”赵军开心地说。